融資(zi)難題是橫亙在民營企(qi)業(ye)和(he)中小企(qi)業(ye)面前的(de)“高山”,從中央到金融監管部門,均在為攀越這座“高山”修路搭橋。近日,中辦、國辦印發《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繼續定向支持中小企業。
指導意見為破解融資(zi)(zi)難題著墨甚多(duo),從完善(shan)中小(xiao)企業(ye)(ye)融資(zi)(zi)政(zheng)策(ce)、積極拓寬融資(zi)(zi)渠(qu)道、支持(chi)利用資(zi)(zi)本市(shi)場直接融資(zi)(zi)、減(jian)輕企業(ye)(ye)融資(zi)(zi)負(fu)擔、建立分(fen)類(lei)監管考核(he)機制五(wu)大(da)方面(mian)綜合部署。這五(wu)大(da)方面(mian)又包括了(le)進一(yi)步落(luo)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(zheng)策(ce)、加快中小(xiao)企業(ye)(ye)首(shou)發上市(shi)進度(du)、推(tui)進創新創業(ye)(ye)公司債(zhai)券試點等多(duo)項(xiang)具體措施,可謂政(zheng)策(ce)支持(chi)“全方位無死角”。
“三箭齊發”,探索實施民企股權融資支持工具。近來,市場對民企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,部分民企出現流動性困難。指導意見中提到,“探索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,鼓勵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專項基金開展民營企業兼并收購或財務投資。”事實上,為拓寬民企融資渠道,央行提出了“三支箭”的政策組合,民企股權融資工具只是其—,另外“兩支箭”是信貸支持和債券融資支持工具。而信貸、債券和股權也正是民企融資的三個主渠道。信貸支持方面,指導意見提出,要引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,開發續貸產品。債券融資方面,指導意見明確,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機制,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;大力發展高收益債券、私募債、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、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、創新創業企業專項債券等產品。
推(tui)動直接(jie)融資,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。今年的(de)政府工作(zuo)報告提出(chu),“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,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,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”。指導意見指出,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,具體包括,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、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、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、研究允許掛牌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等。我國民企融資更多以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為主,資金主體相對單一,且容易受到風險偏好和激勵機制等因素制約。拓展直接融資渠道,能降低民企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,也能分散金融體系的風險。此外,指導意見還提出,將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,如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、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、將支小再貸款政策適用范圍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等。
政策“不斷檔”,中小微企業獲持續力挺。攀越融資的“高山”,既能幫助企業渡過燃眉之急尋得發展空間,也能助力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。去年來,從中央到地方,各類支持民企融資的政策密集出臺,不斷構建方便民企融資的長效機制,建立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。僅在今年,多份政策文件就已陸續發布。如中辦、國辦印發的《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》要求,支持民營銀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銀行等中小銀行發展,加快建設與民營中小微企業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;銀保監會發布的《關于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》則要求,要增加銀行信貸在小微企業融資總量中的比重,信貸投放方面,五大行要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30%以上,風險管控方面,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。
需要注意(yi)的(de)是,民企(qi)和中小企(qi)業(ye)抗風險(xian)能力相對(dui)較弱,支持小微企(qi)業(ye)過程中,要注意(yi)防控風險(xian),遵循市場規律。金融(rong)監管部門要求,要將寶貴的(de)金融(rong)資源(yuan)真(zhen)正用到民營(ying)企(qi)業(ye),防止“一哄而上”對部分企業過度融資、多頭融資,形成集中風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