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銀川12月10日電(記者于瑤)針對融資需求與資金供應間存在較大差距,企業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的矛盾,寧夏經過樹立“金融+”協作形式,以“金融+企業,金融+園區,金融+行業主管部門”多種方式,構建“一對一,一對多,多對一,多對多”的靈敏融資方式,進步銀企融資對接成效。
在日前舉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“金融+”聯席會議啟動會上,自治區中央金融監視管理局與10家成員銀行簽署了“金融+”協作備忘錄,這10家成員銀行也與有關市縣,園區和30多家企業簽署了110多億元的協作協議。
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央金融監視管理局局長曹屹立說,“金融+”聯席會議制度為銀行,企業,政府相關部門三方搭建了資源,資金對接的協作交流平臺,發揚了部門結合,機構聯動,銀企聯手的協同作用,將來將活期展開有針對性的融資對接活動,促進金融機構自動作為,構成常態化,制度化,特征化的融資對接機制。
為緩解資金供應方與需求方間信息不對稱的成績,寧夏正樹立完善4個大數據庫。
從供應方面,樹立“優惠政策庫”,“金融產品庫”,“典型案例庫”,讓企業曉得本人可以享用哪些優惠政策,合適哪些金融產品,經過哪種途徑融資成功率更高。
從需求方面,樹立“融資需求庫”,便于金融機構精準鎖定潛在客戶和項目,截至目前,已入庫自治區重點建立項目,需求企業共630家。
|